“感谢你们,要不是你们帮忙,这件事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这句朴实的感谢,来自中天绿色精品钢产业链某企业的一位职工王某。背后,是一次历时多日、融情于法、耐心协调的援助成果。产业链某公司职工王某因网络购物的产品质量与宣传不符提出退货申请,却遭遇商家屡次推诿拖延,多次沟通无果后,王某向单位附近的中天钢铁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求助。得知情况后,工作人员积极介入,帮助王某仔细梳理交易证据,协助其通过正规维权渠道提交投诉。最终,商家退回全部货款并承担退回运费,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这是中天钢铁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中天钢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职工排忧解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中天钢铁(南通)有限公司落户海门区包场镇,在这个千亿级龙头项目引领下,包场不断延伸产品及副产品相互循环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随着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上下游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外来务工人员占多数,劳动关系复杂、法律需求旺盛。为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包场司法所主动作为,在中天钢铁党建阵地内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与司法行政驿站形成“一点两面”的服务格局,将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前移至企业“家门口”。
需求导向,绘就服务蓝图。中天钢铁法律援助工作站精准对接职工需求,与时俱进提供法律服务。考虑到产业链职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意识较弱、咨询渠道有限,站点固定安排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每月进厂坐班,大到工伤维权小到琐事纠纷等问题,都能够在这里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和帮助,为他们解决好“后顾之忧”和“烦薪事”。针对经济困难、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群众,站点承担法律援助申请指导功能,帮助其对接法律援助中心,获取免费诉讼服务。工作人员会详细讲解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所需材料等详细流程,并协助填写申请表格,全程手把手指导。截至目前,站点已协助10余名困难职工成功申请法律援助,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落到实处。
精准施策,守护企业稳定。包场司法所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与司法行政双重职能,推动中天钢铁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三个延伸”:机制延伸到问题源头,定期开展“法治体检”,重点排查用工风险、合同管理漏洞、安全生产隐患,出具风险防控建议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化解;宣传延伸到职工心中,联合区总工会、法院、律所等单位开展“民法典进企业”“以案释法微课堂”等系列活动,累计举办专题讲座2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千余份,让普法融入企业文化、润物无声;服务延伸到队伍内部,针对企业内部年轻调解队伍缺乏实战经验的问题,由司法所每季度安排调解能手进企授课,围绕法律条款解读、纠纷调解技巧等内容开展培训,通过互相交流案例提升队伍法律素养与实操能力。
实效彰显,力促“政企双赢”。“有了这个法律援助工作站,我们在厂区就能解决大部分问题,既方便又安心。”一位产业链职工说道。中天钢铁法律援助工作站建成以来,法治服务体系愈发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更加规范,矛盾纠纷明显下降,既守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也为中天钢铁上下游企业营造了安全、稳定、和谐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包场司法所通过司法行政驿站与法律援助工作站,为上下游企业成功调解纠纷共近百起,调解金额超8000万元;协同相关部门处理行政争议、劳动仲裁案件50余起;开展普法宣讲、法治体检等活动40余场,发放法律宣传资料上千份。